云霄是唐漳州发祥地,历来人文荟萃,文学艺术创作活跃,民间传统文化活动多姿多彩。历代留下了不少诗文集,有唐陈元光的《龙湖集》,明林偕春的《云山居士集》,清何子祥的《蓉林笔抄》、张继勋的《甲子纪事诗》、方士正的《霞屿生诗文集》等,都具有相当的历史文化价值,是后人研究古近代人文社会和政治经济的重要史料。民间戏曲演出历史悠久,剧种多样。
民国期间,受“五四”新文化运动的影响,县创办报纸刊物,演出文明戏,增加图书阅览、展览等活动内容,并开始传入电影。然而,自清末至民国期间,由于政治腐败,战乱频仍,经济崩溃,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很少,没有固定的演出、放映场所。特别是40年代后期,物价飞涨,民不聊生,民间戏曲班社纷纷解散,群众文化活动陷于停顿。
新中国成立后,县先后建立文化馆、文化站、专业剧团、广播站和电影队,设立新华书店,并相继建成电影院和剧场,农村普遍组织业余剧团,恢复和充实群众文化活动内容。同时,县还创办报纸、文艺刊物,设立无线广播电台,成立档案馆和出版《云霄文史资料》,推动群众业余文艺创作和档案、文史研究工作。80年代,发展电视转播和录像、投影放映,并成立各种文化艺术社团和开展修志工作;90年代,建立县有线电视台,发展调频广播,开展群众文娱艺术活动,使全县城乡群众文化艺术活动和文学艺术创作空前活跃,进一步提高群众文化生活水平,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。
|